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五年五月吴破槜李王入吴与群臣临水祖道军阵固陵作祝词二章 春秋楚国 · 文种
四言诗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五、槜李诗系卷三十七
皇天祐助,前沈后扬。
祸为德根,忧为福堂。
威人者灭,服从者昌。
王离牵致,其后无殃。
君臣生离,感动上皇。
众夫悲哀,莫不感伤。
臣请薄脯,酒行二觞。(一章)

大王德寿,无疆无极。
乾坤受灵,神祗辅翼。
我王厚之,社祜在侧。
德销百殃,利受其福。
去彼吴庭,来归越国(二章)

按:(附考郡为古扬州城春秋于越败吴于槜李及越灭吴地归越周末楚威王取越地属楚秦始皇二十五年置长水海盐二县属会稽郡东巡掘污长水徙今治改名由拳海盐陷为柘湖移治武原乡在今平湖境二世元年项氏据为西楚地汉高祖三年立兄贾为荆王地属之十一年诛复立会稽郡十二年封贾子濞为吴王海盐置司校尉新莽元年海盐为展武东汉建武二年复名海盐顺帝永建二年海盐县陷为当湖移治顾邑山在今平湖县南乍浦吴大帝黄武四年由拳海盐二县地为盐官县黄龙三年由拳野谷生改为禾兴因以纪年赤乌五年太子和讳改禾兴为嘉兴东晋咸康七年海盐县移处马嗥城隶南徐州八年复隶扬州梁武帝天监六年海盐县信义郡太清三年海盐东北境置前京县治京浦在今华亭县东南与嘉兴海盐俱隶吴州陈武帝永定二年海盐前京盐官三县地立海宁郡盐官隋文帝开皇九年吴州并信义海宁郡吴郡苏州钱塘杭州嘉兴盐官钱塘杭州唐武德七年复置嘉兴海盐县苏州八年嘉兴又废唐太宗贞观元年嘉兴县海盐嘉兴仍属苏州江南道睿宗景云二年又复海盐县苏州改隶扬州先天二年海盐嘉兴玄宗开元五年于马嗥城西北置海盐县即今治也天宝元年割嘉兴之东境海盐之北境昆山之南境置华亭县大历五年升嘉兴为望县十四年改隶浙江武帝会昌四年海盐县为𦂳县昭宗大顺元年海盐杭州乾宁四年吴越王平嘉兴梁太祖开平三年吴江县分嘉兴之北境与焉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吴越王升嘉兴为开元府割华亭海盐二县属之明宗长兴二年文穆王罢开元府复属中吴晋烈祖天福三年析嘉兴之义和镇崇德县明年又以嘉兴秀州另立嘉兴县华亭海盐附焉自是不复隶苏矣宋太宗淳化三年隶浙西路徽宗政和七年秀州嘉禾郡十年割嘉兴之梧桐等五乡益崇德宣和三年复改为州宁宗庆元元年嘉兴府领嘉兴海盐崇德华亭四县元至正十四年为嘉兴路置华亭府属焉元贞元年海盐崇德为州元乱为张士诚所据明太祖吴元年改路为府以海盐崇德为县华亭属直隶宣德四年嘉兴之西为秀水北为嘉善海盐之东北为平湖崇德之东为桐乡领本县七之改崇德石门县 朝因)
李及甫帖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卢溪文集》卷四八
军兴,东南窘甚,二千石惟足馈饷、饰厨传则不乏吾事,而爱民之政一切不敢为,以故鲜有良吏见称于时者。
旧闻龙阁李及甫在信州,鲠亮廉介,不为丰侈以攫宾客之誉,赋无横歛,而漕粟亦鱼贯于中都
能以是独立于今世士大夫之间,其声蔼然行于四方,岂不难哉?
因观赵逢源所收信州帖,亦可以概见。
辄用所闻于人者书于后。
举人真州录事参军李及著作佐郎举人青州录事参军赵亿可大理寺丞 北宋 · 沈遘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二二、《西溪文集》卷六
敕某等:州县之吏以千数,吾未始一登进于前而辨其贤不肖也,故命有司考其推荐之多者,参质其殿最以闻,朕则亲临而擢之。
夫岂不重且慎哉!
今汝等其选也,或属廷尉,或佐东观。
往悉乃力,以服乃事,毋俾有坏,以负我重且慎之意。
可。
贡院劄子四首 其二 奏劾巡铺内臣陈慥1088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七一、《苏文忠公全集》卷二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祐三年二月□日,翰林学士朝奉郎、知制诰苏轼同孙觉、孔文仲劄子奏。
贡院今月三日,据巡铺官捉到怀挟进士共三人,依条扶出,逐次巡铺官并令兵士高声唱叫
至今月十一日扶出进士蒋立时,约有兵士三五十人齐声大叫。
在院官吏公人,无不惊骇,在场举人,亦皆恐悚不安。
寻取到虎翼节级李及等状,称是巡铺内臣陈慥指挥,令众人唱叫,窃详朝廷取士之法,动以礼义举人,怀挟自有条法,而内臣陈慥乃敢号令众卒,齐声唱叫,务欲摧辱举人,以立威势,伤动士心,损坏国体,本院无由指约。
伏望圣慈特赐行遣。
取进止。
钱塘十咏 其一 东海朝暾 元末明初 · 凌云翰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八部
杭之为邵冠乎东南唐宋以来多称贤守而白苏为蔡襄李及次之其流风遣韵固可考也鄱阳王侯必先来守是郡因览形胜有怀昔贤于是大夫士以十题献俾作者赋之意不外乎景物理寔关于政治故得因题以释其义焉一章曰东海朝暾言侯忠爱之在君也二章曰西湖夜月言侯清明之在躬也三章曰浙江秋涛言侯威信之孚也四章曰北关夜市言侯惠利之周也五章曰孤山霁雪言侯之光辉洁白也六章曰两峰白云言侯之孝友慈祥也七章曰九里云私言侯持之以操也八章曰六桥烟柳言侯容之以德也九章曰灵石樵歌言民得其所乐也十章曰冷泉猿啸言物得其所乐也此诗人之意岂徒赋咏而巳哉予以末疾不能从侯之游感侯之德弗能忘也辄效杨仲弘为本斋王侯东湖之作歌以颂侯庶知民之爱侯亦犹侯之爱民也洪武甲寅春正月初吉贡进士钱塘凌云输再拜谨序仍继以诗云
照槛扶桑望转遥,海霞蒸赤丽璇霄。
梧冈影动鸣孤凤,蓬岛光浮抃六鳌。
山迥尚留将坠月,江明正带欲归潮。
寅宾自是羲和事,秪有葵心仰帝尧
钱塘十咏 其五 孤山霁雪 元末明初 · 凌云翰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快雪时晴春尚悭,梅花开遍旧孤山
入林僧舍浑迷路,隔岸人家尽掩关。
茶鼎旋烹新水活,钓舟空伴白鸥闲。
因思李及曾来日,童子开笼鹤未还。
宋故秘校郭公墓志铭元丰四年十月 北宋 · 舒亶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八一、《舒懒堂诗文存》卷三、光绪《慈溪县志》卷五○
郭君讳浑,字仲醇,其先汾阳人,居四明五世矣。
曾祖讳师从,龙宦吴越,为谏议大夫
祖讳继崇,任太子太傅
父讳琏□,潜德不仕,以子故,封大理评事,再封大理寺丞
寺丞有子二人:长曰暨,第进士,位于朝,今为屯田员外郎
其一人,即君也。
生而俊迈,风韵秀爽,不杂流俗。
性耿易,不为歧曲崖岸,议论□直,无所回容讳避。
中心坦然,绝无一毫芥蒂。
读书务穷圣人之奥旨,剔去传注,不为肤闻浅见者之所道也。
发为辞章,遒丽精密,学者无不喜悦。
乡大夫荐,不利于有司,慨然有终焉之志。
归以诗书自娱,放宕山水间,若将终身焉,馀十年矣。
一日,朝廷广搜择之路,凡籍名贡部者,限年特与奏名。
适诏下,君在奏中,州郡勉□驾,奏以行。
覆试于□,赐第以归。
踰年,法当拟官,左右皆勉君西去。
李及泗,解装,一夕被疾,遽卒于郧。
吁,可痛哉!
熙宁十年十二月十有四日也,寓窆于僧舍焉。
讣至,嗣子敦方号泣殒灭,奔赴数千里,扶护东下。
元丰四年十月二十九日壬午,葬于慈溪县石台乡光德村太平里先茔之侧也,享年六十有四。
娶俞氏,有子曰敦方,曰敦仁,曰敦复,曰敦临:四人皆业进士
女五人:长适前池州军事推官童于,次适进士张孝臻,皆郡人;
馀尚幼。
葬有日矣,予既知君为人也,于是与之为铭。
铭曰:
谓命不授,胡材之茂?
谓德必懋,胡艰尔祐?
□□于君,其孰能究?
必曰诒谋,以大尔后。
令知延州李及兼管界缘边都巡检使大中祥符五年十二月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九
延州李及兼管界缘边都巡检使,仍给牙队马步兵士,如无边警,即勿出巡。
三司户部副使礼部郎中李及吏部郎中淮南转运使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文庄集》卷二
敕:货食之府,条政实繁,久贰厥官,宜有加宠。
以尔某等雅尚冲邃,茂学兼该,各以时材,称兹剧职,勤劳斯久,甄序宜优。
俾超践于台郎,仍分总于漕事。
勉思竭虑,以答异恩。
可。
龙图阁直学士工部郎中段君墓表皇祐二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一、《范文正公集》卷一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皇祐二年春,某月日,葬故龙图阁直学士段君于陈州某县某乡之某原。
君讳少连字希逸开封人也。
曾祖讳知遇。
祖讳骧,隐于五代
父讳子昂端拱中进士第,终于陈州录事参军,累赠吏部郎中
母夫人乐氏,追封福昌县太君
君幼孤,好学。
大中祥符七年秋,登服勤词学科。
释褐,试秘书省校书郎、知鄂州崇阳县,有治状。
改权杭州观判官
枢密直学士李公及馀杭郡,当世清德,于人少许可,大爱君之才,与本道转运使荐之,改著作佐郎、知亳州蒙城县,移雅州名山县
还,改秘书丞、知婺州金华县。
未行,除审刑院详议官执法至平,󲦤绅多之。
张文懿罢相,知江宁府,辟君通判府事
还,授御史台推直官,改太常博士
时章献太后听朝,君与知杂御史曹修古等上言:外戚刘从德家,恩幸太过,台隶辈皆得禄仕。
责授秘书丞、监涟水军酒税务。
太常博士通判天雄军。
上临轩亲政,擢拜殿中侍御史
寻除开封府判官
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
三司度支判官,使契丹国
还,为两浙转运使
君以二浙财赋为天下之最,孜孜利病,无弊不革,朝廷奖之,进兵部员外郎,充职。
淮南转运使发运司事。
陕西转运使,奏劾判陕府驸马都尉同平章事崇庆不法,朝议直之。
俄命以本官兼御史知杂
踰月,除三司度支副使
定、襄地震,坏闾舍,压人盈万数。
天子怵然,命君为河东安抚使
君恤残民,无一不至。
工部郎中,充天章阁待制、知广州
康定初西戎叛兵交塞下,近塞藩牧实难其任,朝廷以君为龙图阁直学士、知泾州
未行感疾,以宝元二年八月初四日,终于广州黄堂,年四十六。
娶乐氏,封京兆郡君
生三男,俱幼亡。
五女:长适张氏,次适孙氏,次适谭氏,次适明氏,次适张氏。
君风神秀特,人皆望而钦之
临事无大小,无难易,决发如流。
明而不苛,和而不随。
御史府,无所回避。
谪去踰年,迁,又与孔中丞道辅等伏阁论事,见端人之风焉。
三为转运使,特有风采,善人君子皆得信用而推擢之,小人则畏而少过。
君在南海,予方经略陕西,尝荐君可任边要
朝廷才有泾州之命,而君不起,󲦤绅先生咸嗟惜焉。
予知君之深者,故表其墓云:
希逸之生,神粹而明。
朝端正色,天下公声
颜子非寿,清德自久。
伯道何嗣,令名为后。
表墓以文,希逸不朽。
宋故太子宾客分司西京谢公神道碑铭1047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八、《范文正公集》卷一一、《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皇家起五代之季,破大昏,削群雄,廓视四表,周被万国,乃建礼立法,与天下画一。
而亿兆之心帖然承之,弗暴弗悖,无复斗兵于中原者登九十载。
盖祖宗远算善树于前,累圣求贤,多得循良廉让之士布于中外,而致兹善俗欤!
陈留谢公,可谓循良廉让之君子矣。
公讳涛,字济之
幼而奇敏,十四岁讲《左氏春秋》,先生咸器之。
及冠,居姑苏郡。
翰林王公禹偁、拾遗罗君处约并宰苏之属邑。
二人相谓曰:「与济之扬榷天人,盖吾曹敌也」。
自兹名重于时。
淳化三年春,擢进士第,除梓州榷盐院判官
会盗据成都,发其徒攻郡县,公白二千石曰:「梓大而近,彼畏我梗,必先图得我,则小于梓者可传呼而下,愿急为之防。
近郊多林木,可先伐之,以置楼橹,且备樵爨,为久守之具」。
二千石从之。
寇果围我,我备既坚,十旬弗破。
贼沮而留,势未大克。
以及王师之来,遂用扑灭。
事平,就迁梓州观察推官,赐器币,外台遣权知益之华阳县
时寇乱之馀,民多散亡,未复厥居。
上言者请募人占田,可倍其租,朝廷从之,于是有力者得并其田。
公曰:「夺民世产,以资富人,复将召其怨辞,岂朝廷之意耶」!
乃尽取其田,以归于民。
还拜著作佐郎
太宗面诏通判大藩,得寿春郡,后移高安郡,改知兴国军,就除太常博士
真宗即位,锐意任人。
一日,中出朝士姓名有治状者凡二十四人,付中书门下,令驿召至阙。
公在召中,得对于长春殿,上悦,赐五品服,即呼通事舍人送试学士院
明日,边有急奏,上议北征。
京东有彊寇惊郡县,而曹南阙守。
朝廷虑之,遂命公往,改屯田员外郎
至郡称治,寇不敢犯。
有凶人赵谏者,冒乡荐名,与诸弟出入都下,交权势,结豪侠,乘人之弊,用以告讦。
或任威诈,而大致富彊,人畏如豺虎。
公即图之,患僚佐不一其力,俄会故御史中丞李公及始来倅曹。
李公,时之端人也。
与公协心发其家,尽得凶状,奏之朝廷。
御史府案覆,谏之兄弟皆斩于都市。
乃下诏曰:凡民非干己事,无得告言
遂著于令。
自是天下讼息而刑清矣。
朝廷以西蜀仅宁,细民犹或摇之,俾公安抚两川。
用天子恩意,谕其父老,皆从而按堵。
复命之日,举两川能吏三十馀人。
执政疑其多,公请连坐,事遂行,后皆至台省
又别诏委公与益牧张公咏议造大铁钱,乃穷其利害,使盗铸息而物估平,人于今便之。
三司度支判官,出守海陵新安二郡,就迁度支、司封员外郎
公在三司日,尝举榷茶官,至是坐所举不职免。
寻以度支员外郎起倅河南府
冯魏公荐公文行,真宗简在既久,即命召试,除兵部员外郎直史馆判三司理欠凭由司,出为两浙转运使
公大雅之器,耻尚文法,虽任在按察,而诚意坦然。
且曰:「吾欲吏乐其职,民安其俗尔。
士人黑白岂不明乎?
安用伺于毫发,使惴惴如虺蜴然,取诗人之讥耶」?
还台,进礼部郎中,判司农寺,拜以本官兼侍御史知杂事
清静端介,百辟望其风采。
乾兴初,进户部郎中
先帝大行,有司治灵驾象物,其制高大,请自京至陵,凡郭门民舍有妨其往者毁之。
公上言曰:「先帝封泰山,祀汾脽,仪卫至盛,不闻有所毁去。
今遗诏丁宁,正如汉文帝专务俭薄,岂以攸司夺先意?
愿陛下裁损」。
缙绅韪之。
俄求东归,除吏部郎中、直昭文馆、知会稽郡
还拜太常少卿、判登闻检院
又得请权西京留守司御史台,就拜秘书监,遂分务洛下
朝廷嘉其恬退,迁太子宾客
嗣子迎侍于京师,以景祐元年十月三十日薨,享年七十有五。
明年八月二十一日,归葬于富阳
宝元元年,赠礼部尚书
谢氏之先,出黄帝后。
始为十姓,谢居一焉。
三代以还,不显其大,至晋宋乃为盛族。
公之七世祖汾,居河南之缑氏
五世祖希图,卒于衢州刺史
时唐季丧乱,乃葬于江东嘉兴郡
子孙三世,禄于吴越
曾祖讳廷徽,处州丽水县主簿
祖讳懿文,杭州盐官县令,葬于富阳,遂为富阳人
父讳崇礼,从钱氏归朝,为泰宁军节度掌书记检校左散骑常侍,累赠尚书户部侍郎
母崔氏,赠博陵县太君
公之弟四人:曰炎,有文于时,与卢稹齐名,时人谓之「卢谢」,国史有传,终于公安
镐,为某官;
果,从方外学号安隐师
坦,为某官。
公娶夫人许氏,先公而终。
生男三人:长曰绛,至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后公几年而亡。
次曰约,将作监主簿,以敏才称;
次曰绮,太庙斋郎,俱早世。
女四人:长适前进士周盘,次适殿中丞梅尧臣,次适太常博士傅莹,次适大理寺丞杨士彦
孙四人:景初大理评事,宰馀姚县
景温太常寺太祝,宰会稽县
景平将作监主簿
景回,尚幼。
姿格竦异,不事修饰,天然有雅远之范。
未尝阿于贵势。
见贱士,必温礼接之。
知人之善,称道弗舍;
闻人之过,惧弗克掩。
故终身不闻怨言。
公始以文学进士上第,而长子长孙,世践其科。
又父子更直馆殿,出处仅二十年,皆衣冠之盛事。
厥孙以公善状请文于碑。
某于公有家世之旧,又与舍人为同年交,爱公治有循良之状,退得廉让之礼,足以佑风化而厚礼俗,敢拳拳以铭云:
巍巍我宋,宅天而君。
恢远以威,革暴以文。
济济吾儒,多良大夫
中外共治,休宁八区。
猗哉谢公,周旋其中。
在梓禦寇,至曹除凶。
天子念蜀,猖狂始复。
命公抚之,鼓歌其俗。
偃仰藩屏,雅和其政。
徊翔台阁,清修其行。
人尚刻明,我质而平,厥民以宁。
人必夸竞,我休而静,其道乃胜。
于嗟乎!
寿以仁至,名繇德全。
有子与孙,相继而贤。
诚乎诚乎,圣人积善之诲,不吾欺焉。
吕伯恭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九二
元范人回,承手字,获闻比日尊体益轻健,为慰之剧。
又承诲谕数条,尤爱念。
信后雨馀蒸郁,伏惟玩心有相,起处享福。
熹自被报闻之命,不敢复有请。
但前日妄发,本蕲密赞圣聪,昨日乃闻降付后省
不密失身,从是始矣。
然业已致身事主,生死祸福惟其所制,非己所得专也。
此间只有三五担行李及儿甥一两人,去住亦不费力,但屏息以俟雷霆之威耳。
前日如自明诸人文字近习者,皆不降出,此乃付外,又不可晓。
区区愚忠,犹不能无冀幸于万一耳。
钦夫之逝,忽忽半载,每一念之,未尝不酸噎。
同志书来,亦无不相吊者,益使人慨叹。
盖不惟吾道之衰,于当世亦大有利害也。
自向来人还,至今不得定叟书,今日方再遣人往致葬奠。
临风哽怆,殆不自胜。
计海内独尊兄为同此怀也。
援笔至此,为之泪落。
痛哉痛哉!
祭文真实中有他人所形容不到处,叹服。
今此人去,亦有一篇,谨录呈。
钦夫向来尝有书来,云见熹诸经说,乃知闲中得就此业,殆天意也。
因此略述向来讲学与所以相期之意,而叹吾道之孤且穷,于钦夫则不能有所发明也。
盛文所叙从善受言,使言者得自尽,施于褊狭,所警尤多。
平日亦知敬服渠此一节,而不能学。
今老矣,而旧病依然,未知所以药之也。
不唯如此,近日觉得凡百应接,每事须有些过当处,不知如何整顿得此身心四亭八当,无许多凹凸也。
耐烦忍垢之诲,敬闻矣。
今大纲固未尝敢放倒,但不免时有偷心,以为何为自苦如此?
故事有经心而旋即遗忘者,亦有不敢甚劳心力而委之于人者,亦有上说不从,下教不入而意思阑珊,因循废弛者。
此两月来,既得不允指挥,不敢作此念。
又为狂妄之举,准备窜谪,尤不敢为久计。
身寄郡舍,而意只似燕之巢于幕上也。
言事本只欲依元降指挥条具民间利病,亦坐意思过当,遂杀不住,不免索性说了。
从头彻尾,只是此一个病根也。
狱讼极不敢草草,然见人说亦多过处,乃与塾子所论诸葛政刑相似。
然欲一切姑息,保养奸凶,以扰良善而沽流俗一时之誉,则平生素心深窃耻之,亦未知其果如何而得其中也。
所论荆州从游之士多不得力,此固当深警。
然彼犹是他人不得力,今自循省,乃是自己不曾得力,此尤为可惧也。
不知老兄看得此病合作如何医治?
幸以一言就紧切处见教,千万之望。
子寿兄弟得书,子静约秋凉来游庐阜,但恐此时已换却主人耳。
渠兄弟今日岂易得?
子静似犹有些旧来意思。
闻其门人说子寿,言其虽已转步而未曾移身,然其势久之亦必自转。
回思鹅湖讲论时是甚气势?
今何止什去七八耶?
元范立碑之说,向曾见告。
尝语之云:「熹固不足道,但恐人笑老兄耳」。
意其已罢此议,不谓乃复为之,闻之令人汗下。
幸已蒙喻止,必且罢休矣。
平生性直,不解微词广譬,道人于善,故见人有小失,每忍而不欲言。
至于不得已而有言,则冲口而出,必至于伤事而后已,此亦太阳之馀證也。
塾书说近建家庙,立宗法,此正所欲讨论者,便中得以见行条目子细见教为幸。
白鹿书院承为记述,非惟使事之本末后有考焉,而所以发明学问始终深浅之序,尤为至切。
此邦之士蒙益既多,而传之四方,私淑之幸又不少矣。
谨以十一本投纳书几。
内一本装褾与《濂溪祠堂记》为对,又有杂刻数种并往。
伊川先生与尹和靖者可背作一卷,此人亟行不暇也。
伊川先生才说病便有药,和靖却似合下便作死马医。
此道之传,真未易以属人也。
观书实非养病所宜,若不能已,当有以程之,日读若干以下也。
因人往永嘉督新签赴任附此。
其人姓薛名洪,不是士龙之宗族否?
中间旱甚,田几不可耕。
今幸数得雨,然郁蒸未解,亭午挥汗。
未能尽所欲言,惟千万为道自重,不宣。
六月六日,熹顿首再拜,上启伯恭武夷直阁大著契兄坐下。
令子想日佳茂。
周子充参大政,不知尝有以告之否?
至此若复喑默,则更无可说,不知其计安出也。
熹又拜。
此专遣人至叔度处,令便归告,早批数字或口授子约见报。
盖至彼问儿妇消息,望其速还也(《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四。又见康熙广信府志》卷三○,《白鹿书院志》卷二,同治《南康府志》卷二一,同治《铅山县志》卷二五。)
享:宋浙本作「万」。
追昔游诗八首效玉溪生 其五 杭州 现当代 · 邵祖平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培风楼诗卷之九
湖上春来绿满涌金门外踏青多。
九溪花落锵红玉,三竺钟清荡碧萝。
李及蹄骄声得得,林逋鹤舞影傞傞。
暮云寒入凤凰柱,婪尾风光奈尔何。
翰林侍读学士右谏议大夫工部侍郎张公墓志铭1049年7月10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二、《欧阳文忠公集》卷三○、《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九、《三续古文奇赏》卷二四、《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二二五、《文编》卷六一、《文章辨体汇选》卷七○四、康熙《仪封县志》卷四○ 创作地点:安徽省阜阳市
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上柱国清河县伯张公讳锡字贶之
其先京兆长安人也。
祖山甫从唐僖宗入蜀,留不返,蜀遭王、孟再乱,绝于中国。
中国更五代,天下为宋而蜀平,张氏留蜀,盖亦已五世矣,始得去为汉阳人
二世,而张氏遂以大显。
公为人清方敏默,为善不倦,而喜自晦歛,若不欲人知,其遇人怡怡,若无所不可。
及视其发施于事者,其义有可畏,其守有不可夺,其能有不可及,既已,则若未尝有所为者。
少喜读书,至其疾革,犹不释手,自经、史、子、集,百家之说,无不记览通达,而绝口不道于人。
故其晚,始侍读于中。
上尝叹曰:「自吾得张锡,日益有所闻」。
以飞白为「博学」二字赐之,曰:「锡老矣,恨得之晚也」。
公初举进士,中大中祥符元年甲科,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南昌县
萍乡,改著作佐郎,又知安远县
徙知新州,兴学校以教新人,新人有进士自公始。
再迁太常博士监染院
诏选能吏治畿县,公以选知东明
前为令者阖门重帘,以壅隔废治。
公至,则辟门去帘,告其人曰:「吾所治者三而已:彊恃力、富恃资、刑恃赎者,吾所先也」。
其人以谓公言简必信,法简必严,于是豪势者屈而善弱者伸,县以大治。
工部侍郎李及荐公材堪御史,上曰:「李清慎人,未尝妄有所举,此可信也」。
乃以为监察御史
故相丁谓崖州,至是,议徙内地。
公疏奸邪弄国,罪当死,无可怜,且大臣窜逐,本与天下弃之,今复内还,是违天下意。
由是止,徙道州
玉清昭应宫灾,坐火事劾当死者百馀人,公疏言天灾可畏,不可反以罪人而重天怒,愿益修德以塞谴,人乃获免。
公于御史,自监察历殿中侍御史侍御史知杂事
尚书,为员外郎郎中,累官至谏议大夫
于外,为荆湖北路京东河北转运使江淮两浙荆湖发运制置使,利、夔路安抚使,知河中府滑州
三司,为盐铁判官、判句院,历盐铁、度支户部副使
又尝权知谏院,判三班审官院太常寺国子监
侍从,为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翰林侍读学士
虽其自晦,其所居,人皆以为宜。
其在京东,籍淄、青、齐、濮、济、郓六州之人冒耕河壖地,收租缗绢岁二十八万,而六州之民争讼遂息。
其后言利者,请税天下桥渡以佐军,公建言津梁利人而反税之以为害,卒争罢之。
平居退让,未尝肯为人先。
妖贼王则反贝州,兵围久不克,而自河以北,军饷调发益急,转运使受命者,以疾留不行。
公自滑州河北转运使,命至,即日驰城下,军须皆如其期。
其于取舍缓急常如此。
公居家有常法,虽贵显,衣服饮食如少贱时。
事母至孝。
与族兄甚相友爱,人以为同产。
平生所为文章,有集十卷。
公以皇祐元年七月十日,遇疾卒于京师,享年六十有八。
上闻震悼,以白金三百两赐其家,特赠工部侍郎
曾祖讳惟序,不仕。
祖讳文翼,复州录事参军,赠太子中舍
父讳龟从,赠右谏议大夫
南阳郡太君邓氏。
自皇祖中舍君家于汉阳,遂葬之。
至公,始葬汝州襄城某乡某原,实五年闰七月十七日也。
公初娶程氏;
再娶孙氏,封乐安郡君,先公五十日而卒。
公子五人:曰子骏、子充、子云、子谅、子真,子真、子充皆早卒。
于公之葬也,子骏、子云皆为大理评事子谅大理寺丞
有孙十人。
女三人,长适虞部员外郎杜枢,次早卒,幼适大理寺丞王縡。
铭曰:
自足乎其中,不求乎其外,斯惟公之善晦。
仁能勇于必为,善有应而无远,故公晦其终显。
难于自进,以晚见嗟,而寿胡不俾其遐?
呜呼,其奈何!
回乡守乐语启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五一、《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二五、《翰苑新书》续集卷四○
藩条俶市,方欣受许子之廛;
乡论素卑,乃特下陈蕃之榻。
窃味伶伦之好语,仰惭牧守之盛心。
昔者诸侯尤待寓公,一国必有善士。
任棠隐者,庞参候门而还;
林逋诗人,李及冲雪而访。
皆以道义为轻重,岂计官资之崇卑?
何况黄堂,初开华宴,众观位置,愚自剂量。
庞眉多洛社之耆英,蹑踵皆汉廷之隽茂。
居常合席,钜容前之是后之非;
独享加笾,则是有其一慢其二。
君侯之伟度,察野叟之真情。
兹盖伏遇某官六馆儒宗,两京循吏。
伯禽龟蒙之地,无忝周公
曹参避齐相之堂,以俟盖老。
班春属尔,来暮蔼然。
兴怀严考之遗民,俾陪太守之下客。
凤凰见颍川郡,必下玺书;
鶢鶋集鲁东门,奚烦钟鼓!
虽不敢传誇于邦域,然谨当付授于子孙。
序乡饮之仪,仆获观于古礼;
醉翁之乐,公自有于雄文。
李及等举堪钱谷刑狱任使者各二人诏天圣五年七月癸卯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四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
枢密直学士李及、薛田、赵稹,龙图阁直学士刘煜,右谏议大夫姜遵,举太常博士以上曾任知州通判,堪钱谷、刑狱任使者各二人。
书小吴笺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六
李及杭州,市《白集》一部,乃为终身之恨。
此君殊清节,可为世戒。
张乖崖镇蜀,当遨游时,士女环左右,终三年未尝回顾。
此君殊重厚,可以为薄夫之检押。
按:《梦溪笔谈》卷二五,胡道静校證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
国子博士李及虞部员外郎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一三、《苏魏公文集》卷三○
敕具官某:仕宦至尚书郎者,在古为要。
今虽不涖省事,徒假名秩,顾其品列,犹为显华。
以尔策名清时,通籍闺著,入奉朝请,出为民官,结课有司,校劳累岁。
擢进中台之序,兹为近路之荣。
祇服恩褒,勉勤绩用。
可。
中丞恭惠公李幼几淳化升州观察推官。) 南宋 · 冯去非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九、《景定建康志》卷三一
谨绳度,饬簠簋,昔人以为常,今人以为异;
忘轩冕,礼丘园,昔人以为易,今人以为难。
惟公立朝,发轫此府,惟公姱节,不间细故。
其清修贯表里,其谨厚亘终始。
作之斯兴,谁无是心;
导其所趋,何古非今。
悔官下之买书,可以愧贪夫;
屏舆从于林麓,可以厚薄俗。
兵部侍郎王公墓志铭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六、《彭城集》卷三七
公讳嘉言,字仲谟,翰林尚书元之之次子。
翰林以文章正直,著名两朝。
而公幼好学,未尝嬉戏,翰林最爱之,人亦以为宜其家儿也。
生十三岁而丁翰林丧,哀毁过甚,有成人之风。
事母福昌太君,以孝闻。
翰林之亡,遗言不为子孙乞官,真宗闻而嗟悼,赐公同学究出身。
后数岁,公益成人,贫无以养,调官吏部,而年未及格。
判铨周起以闻于朝,特授鄂州司户参军
祥符五年,举进士第,改扬州江都
七年,上阅书龙图阁,得翰林奏疏,爱其切直,因访后嗣孰贤。
近臣以公名闻,而曰能世其家,遂迁大理评事、监海州税。
天禧元年,用荐者言,徙知庐州舒城县,兼榷茶税。
福昌忧,服除,知苏州长洲县
县既翰林旧治,而公年与官又皆同,士大夫赋诗荣美之。
大理寺丞
仁宗即位,迁殿中丞、徙知南雄州
代还,迁太常博士通判齐州
工部侍郎李及御史,以公洎张锡二人应诏
故事当择用其一,而上谓执政曰:「及清慎,少许可,此皆时俊也」。
遂并用之。
召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判三司开拆司
奉诏案信州狱,还赐牙绯。
明年,出为福建转运使,赐金紫。
明道元年恭谢礼毕,迁侍御史,入为兵部员外郎三司盐铁判官
景祐二年,出为京东转运使
夏四月感疾,卒于广济军之官舍,享年四十七。
公性厚重宏深,不妄喜怒,外严内恕,善于为治。
南雄时,开大庾岭故道,往来便之。
郡当二广之冲,行者交错,去水即陆,易舆以舟,有至者辄滞留旬浃,公一皆善视之,以己俸给费,未尝毫发扰人。
通判齐州时,郡守性刚烈,视僚佐蔑如也。
公正色持法,不为少屈,郡事赖以平允。
守后徙治他郡,坐事下狱,每叹曰:「同僚得如王御史,无此咎矣」。
其为御史,所论列必时政大体,未尝掇拾小过,抉发阴事。
天圣中洞真宫寿宁观灾,两宫有意修复,公力谏止之。
信州铅山富民程氏献石绿数万斤,诏蠲本户徭役。
公争以谓所献有限,而所蠲无穷,天下豪族皆以货得蠲,则贫民将独受其弊。
上用公言,复程氏三岁而已。
转运使,部吏有过失,屏人面数之,皆惭服悔谢,得自改,郡县大治。
其荐举士,尤推精鉴。
参知政事吴公奎初调福州古田主簿天章杜公杞廷尉评建州,公皆荐之,其后显达,人谓公知人。
平居阅书史,为辞章,以嗣续前烈为志。
手写翰林《小畜集》三十卷,藏于家。
献《翊政论》十篇,究切世事。
仁宗宴苑中,时得唐明皇刻石山水字,使群臣赋之,皆不能下笔,奏篇才十数。
上令宰臣铨次之,公第为优。
初,丁晋公进士,时翰林为推挽延举,卒使成名。
其当国,尝语公曰:「先正引荐之德,未有以报」。
公曰:「相公逢时得位,当以直道报国,无恤私恩也」。
晋公不悦,公亦不复至其门。
朱崖之贬,捕治党人,公独不预焉。
岂所谓上交不谄,其知几者邪!
惜其蕴蓄未及大施,中年而陨,其命矣夫!
朝廷闻其丧,赐一子官,又命其长子自大名易右班殿直,监曹州税,使不以丧去,有禄以济其贫云。
公娶周氏,先公亡。
公卒后三十馀年,以子贵累赠兵部侍郎,周夫人追封仙居县太君
熙宁二年七月二十一日,葬于开封府开封县宰辅乡凤池里先茔之次。
公四子:长曰延度,前潭州观察使
次曰延禧,库部员外郎通判荆南府
次庚、庾,未仕。
二女,长适故寿州录事参军杜襄,次适进士张诱。
孙七人,鸿、浩、淮、汴、渐、淑、沇。
浩为广州东莞,馀未仕。
公之葬,公从孙度支员外郎集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汾实与襄事,集贤君以某同官,使来请铭。
其叔父秘书监往为建州从事,公荐之升朝,是某世有旧,乃为铭曰:
翰林之生,正直自信。
骤进无愧,屡黜不愠。
宜有后人,嗣守其训。
譬彼川流,其源已浚。
公幼而学,守其家法。
天子矜之,始优以禄。
文施于谋,智效于职。
果其世贤,罔有不克。
遂司风宪奉使察举。
施未及光,业其有绪。
天夺其年,有蕴有贮。
四方驰驱,踬于中路。
公殁馀庆,覃后昆矣。
赠官贰卿,由子恩矣。
祔于先茔,屹其坟矣。
请铭惟谁,公从孙矣。